首页

捆绑男奴

时间:2025-05-29 02:19:27 作者:纪念王大珩诞辰110周年专题展览在清华大学开幕 浏览量:48359

  中新网北京5月28日电(周昕)“筑光为梦矢志兴邦——纪念王大珩诞辰110周年专题展览”(以下简称“展览”)开幕式28日在清华大学校史馆举行。

5月28日,“筑光为梦矢志兴邦——纪念王大珩诞辰110周年专题展览”开幕式在清华大学校史馆举行。(清华大学供图)

  王大珩(1915年-2011年)是新中国光学事业的“拓荒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本次展览通过40块图文展板、130余张珍贵历史图片及16个实物展柜,全方位展现王大珩先生的科学人生。展览分为“自强不息求学路”“筚路蓝缕铸光魂”“高瞻远瞩谋国策”“育才铸器光华夏”“白首同心为家国”“风范长留励后人”等板块,生动展现王大珩从清华学府逐梦、英伦深耕光学技术,到回国后在长春筹建中国科学院仪器馆、带领团队研制“八大件”与红宝石激光器等仪器,攻克“两弹一星”关键光学技术,再到1986年牵头提出“863计划”,1992年与其他学部委员倡议并促成建立中国工程院,晚年力主自研大飞机等重大历程。

  展览还同步展出多组具有历史价值的实物展品,立体呈现王大珩先生的科研历程与精神脉络。从清华求学时期的成绩单,到带领团队熔炼出的新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实物,再到对青年科研工作者的项目推荐信,实物以多元维度,串联起科学家王大珩与中国科技发展同频共振的人生轨迹。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介绍,本次展览不仅是对王大珩科学成就的致敬,更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学子以王大珩先生为榜样,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为中国光学教育的领航人,王大珩创办长春光机学院(现长春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光学专业,推动光学工程成为一级学科,培养了包括王之江、蒋筑英、姜会林等在内的大批杰出人才。

  “作为王大珩院士的一名学生,我受到老师30年的教诲。如今,作为长春理工大学的一名老教师,我亲笔撰写并宣讲王大珩的光辉业绩,深切怀念老一辈科学家的高尚精神。”80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春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姜会林说。

  清华大学2023级物理系本科生叶贤梁在参观完展览后表示,自己要以王大珩先生为楷模,保持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脚踏实地、心无旁骛读好书、做好学问、搞好研究。“王大珩先生用‘光’改变了中国,他的‘光’将永远伴随着我们。”

  本次展览由清华大学校史馆、档案馆、物理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长春理工大学联合主办。展览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将持续至8月底。(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时政微纪录丨新时代中部地区崛起正当时

对于违规大功率电动自行车电池在电商平台销售的情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领域专家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规定,对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对平台内经营者的资质资格未尽到审核义务或对消费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他表示,“有关部门明确规定此类电池是不允许销售的,所以平台对违规销售此类电池属于应知明知的范围之内,那么平台在收到消费者投诉后,应当同时下架平台上其他相关产品,否则要承担连带责任。”

中新教育|姜澜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卢沙野指出,这次访问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中法关系是毛泽东主席、戴高乐将军等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亲手培育浇灌的。60年来,本着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中法精神”,两国关系历经国际风云变幻,始终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前列,日益显现出战略性、成熟性和稳定性,对大国关系和世界形势产生深远影响。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将以建交60周年为契机,同法方领导人共同重温中法精神,从历史角度和战略高度共同擘画中法关系未来。相信习主席此访一定会成为一次彰显友谊之旅、传递信心之旅、引领合作之旅。

宁夏二毛皮产品首次出口印度

苏州7月24日电 (记者 钟升)一手摇着苏式折扇,一手捧着一杯冷萃茶,再来上一块富有江南特色的梅花糕。“一叶万里”两岸茶文化交流分享荟24日在苏州市吴中区举行,两岸同胞共品两岸名茶、体验宋代点茶、大啖传统茶点,在袅袅茶香中增进彼此的情谊。

时习之丨心驰神往 跟总书记一起感受中华文明之美

王文涛: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将把各项战略部署转化为任务清单、工作清单,逐项抓好落实。

面临新挑战,城市公交如何破局前行?

二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在探索中前行。中国率先提出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完善海洋保护地体系,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重大项目,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增强。中国的海域管理模式也从“平面”转向“立体”,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快速发展,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大幅提升。中国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综合运用陆、海、空、天等多种综合监测监管手段,推进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提升海洋防灾减灾能力,为海洋生态构筑安全屏障。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